讲师简介:1582103
段文老师7689
u 绿色建筑与低碳节能领域实战专家
u 工学硕士,工程师、WELL AP、碳排放管理师
u 现任:某外企建筑公司环境能源部门|经理
u 曾任:清华规划院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|绿建工程师/项目经理
擅长领域:涵盖绿色建筑、低碳节能,超低能耗、碳排放等多个领域。
实战经验:
段老师10余年绿色低碳行业经历,涵盖绿建、超低能耗、碳排放等多个领域。曾任职于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可持续事业团队,担任绿建工程师及项目经理等职位。先后从事绿色性能仿真模拟、绿色建筑咨询、超低能耗咨询、绿色生态城区规划、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研究、室内环境监测、零碳实践研究等工作。
长期作为主要负责人直接参与、管理各类绿色低碳项目,对接业主、设计院、施工单位、各专业顾问等单位。对各类绿色节能技术手段,以及各类项目全流程管理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。
展开剩余83%曾负责广州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绿建三星运行项目,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;负责申报上海市首个高星级地标健康建筑项目;上海某大型商业广场四认证项目(绿建/健康/LEED/WELL);上海浦东嘉里中心绿建运行项目;深度参与北京大兴机场绿色示范区规划、深圳前海合作区绿色生态规划、重庆两江新区建筑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多个国家级大型项目。
主讲课程:
《低碳零碳建筑全周期设计与建造运营实操技能提升》
《绿色建筑: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进阶》
项目经历:
绿色建筑领域全过程项目咨询;
超低能耗建筑/近零能耗建筑/被动式建筑咨询;
区域级绿色生态规划方案策划;
绿色工业建筑、绿色工厂;
绿色节能创新类课题研究;
企业定制绿色健康类企标编制;
建筑物理类(能耗、采光、通风等)仿真模拟计算;
绿色节能运营及绿色节能技术落地指导;
绿色电力、碳排放管理针对性方案研究。
《低碳/零碳建筑全周期设计与建造运营实操技能提升》课程收益:
1.学员将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关于超低能耗、零碳建筑的政策背景与技术标准,明确行业发展趋势与合规要求,为项目规划与实施提供政策依据。
2.掌握被动式设计、能源系统集成等关键技能,能够从气候适应性、围护结构优化、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低能耗建筑的规划设计,提升项目能效与舒适度。
3.学习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低碳建造与运营策略,包括材料选择、碳足迹计算、装配式建造、废弃物管理等,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。
4.深入理解能效提升、可再生能源应用、碳抵消等关键环节,掌握碳核查、能源审计、碳交易等工具,助力项目实现零碳目标,提升项目竞争力与社会价值。
5.了解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、CBAM(碳边境调节机制)等前沿概念与趋势,拓宽职业视野,为应对未来市场变化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。
学员对象:
建筑行业从业者(包括建筑师、工程师、设计师、项目经理等)。
建筑相关企业管理人员(房地产开发商、建筑施工企业、建材供应商等)。
政府部门中负责城市规划、节能减排、建筑监管的工作人员。
课程时长:一天6小时
课程大纲:
一、基础概念与政策标准
1.概念介绍
超低能耗/零能耗建筑: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。再通过可再生能源手段降低能耗,以至于达到零能耗甚至于输出能源。
低碳/零碳建筑:,通过节能技术、可再生能源应用,实现全生命周期(设计、施工、运行、拆除)碳减排至一定比例,甚至零排放(含碳抵消)。
分级体系:节能建筑→超低能耗→近零能耗→零碳建筑(比2015标准节能50%~100%)。
2.政策背景
国际:《巴黎协定》全球温控目标,各国零碳建筑时间表(如英国2030年新建建筑零碳)。
中国:2030碳达峰/2060碳中和目标;《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案》强制新建建筑节能标准。
评价标准:国标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》,团标《零碳建筑技术标准》,德国PHI《被动房标准》等
二、低能耗规划设计
1.被动式设计
气候适应性设计:优化建筑朝向、布局(如自然通风采光)。
围护结构保温:高性能保温材料(岩棉、聚苯乙烯)、低辐射玻璃。
无热桥设计
高性能源门窗系统(气密性)。
2.能源系统集成
2.1新风热回收系统
2.2可再生能源应用:
太阳能: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、光热系统。
地源/空气源热泵:替代传统暖通。
3.其他
智能调控:能耗监测平台、光储直柔技术(光伏+储能+直流供电)。
三、低碳建造与运营
全生命周期视角(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营、维护、拆除):
可再生材料(竹材、再生骨料)、低碳水泥、环保涂料(低甲醛)。
材料碳足迹计算:隐含碳排放因子应用(如建材生产运输排放)。
运输距离、周期
装配式、废弃物管理
运营节能措施
绿色电力与碳排放交易
四、零碳实现
1.能效提升
碳核查
能源审计
能源管理系统
用户节能行为引导
2.可再生能源
3.碳抵消
碳交易
绿电
五、拓展(ESG、CBAM等)
发布于:上海市亿?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